一位眼科大夫的执业初心:一生只为患者顾
开屏新闻2024-04-29 11:41

“我们做医生的,不单单是为了做手术,我们的工作在给别人治病的同时,希望治疗从最初的模式化治疗逐渐转向个性化治疗,最终实现每一个患者来到我们医院治疗利益最大化,我们考虑更多的治疗方式,让患者得到更多。”

谦和儒雅、侃侃而谈,尽显学者风度;聊及医学和患者,专业、真诚、悲天悯人。饱读诗书逐渐沉淀精华后的明亮之风,虽经世事坎坷依然保持豁达进取的乐观,这是雷鸣院长给大家的第一印象。

半生光阴,雷鸣都奉献给了他所钟爱的眼科事业,这也是他终其一生的追求和坚守。

微信图片_20240429113334.jpg

“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选择了奉献和付出。”

尚在青涩年纪,雷鸣便去农村体验过一年乡村生活。1979年,他参军到了部队,由于受当医生母亲的影响,雷鸣选择在部队干一名卫生员,自此,他与医学结下不解之缘,这一结缘便是一生。

国家恢复高考后,当时还在当兵的雷鸣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考上了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五年医学专业,他综合学习了各科医学知识,为他日后的选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学毕业后,雷鸣被分配到解放军昆明总医院,即43医院(现为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20医院)。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一位医学毕业生选择了眼科作为自己终生的志向和热爱,她为了自己的事业舍小家顾大家,因为过度劳累,累倒在了手术室,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奉献之歌。这是一部以中国上世纪七十年为背景,演绎了一位人到中年的眼科大夫为了事业努力奉献的故事,片名是如今大部分60后、70后所熟悉的电影《人到中年》。

雷鸣感同深受。他热爱的眼科事业,正是当年母亲和这部片子的影响。幼年的他觉得母亲那么忙,顾不了家总在医院忙,他则负责照顾弟弟妹妹的起居。“我那时候就觉得医生这个职业很伟大,这可能也是母亲的熏陶,让我之后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待到成年,从感性到理性认识,从部队卫生员到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医生,和影片中的女主角一样,大学毕业到医院报道时,雷鸣希望能去眼科。

“眼科更适合我,我觉得我在做某些事情时,专注度非常高,眼科研究的就这么一只眼球,里面博大精深,对我来说更有兴趣,当然,那时并不是你想到哪个科就能去哪个科,全由院方根据情况进行分配。”雷鸣很幸运,他被分到了眼科,他深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此后数十年,他打开了无数人“心灵的窗户”,为他们开启了光明之门。

当医生后,人到中年,事业与家庭之间孰重孰轻确实很难平衡,而因为热爱你不得不付出和失去更多。“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你就要奉献和付出,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患者找到你,你必须要去履行你的职责”。在与患者的交往和治疗过程中,通过自己精湛的医术,能够给患者提供最好的、最全面的、最优化的服务,让他们能够享受到最新的、发展最前沿的医疗,使他们的疾病能够在最低的付出范畴内,得到最高的回报,有一个好的结果。这就是雷鸣从医的初心。

微信图片_20240429113315.jpg

“科技给你装上了隐形的翅膀,就看你能不能飞得起来。”

从医半生,从初出茅庐的眼科医生到技术娴熟的眼科专家,雷鸣经历了中国医学特别是眼科技术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希望,越来越好的效果,这是我们医生最想看到的,也是最乐意看到的。”科技的发展加之数年来的努力攻关,雷鸣和他的团队让上万人看到了光明,就算付出再多,他也深感欣慰。他感叹于科技的力量,更强调医生的业务技能和素养,“科技给你装上了隐形的翅膀,就看你能不能飞得起来。”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的眼科技术谈不上发展,尤其是眼角膜的欠缺、捐献渠道的狭窄,加之传统观念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意识,做角膜移植的供体非常困难,需要眼角膜的病患因为不能获得眼角膜而失明。

雷鸣介绍,在各类眼科疾病中,最常见的是近视,致盲性最高的是白内障,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因为经济落后,加之宣传不到位,防盲治盲工作相对滞后。1987年,我国开始重视防盲治盲工作,1987年至2017年三十年间,我国防盲治盲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了27倍。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说明我国在防盲治盲工作方面发展迅速。”雷鸣说,彼时,时国际卫生组织和发达国家伸出了援手,在技术和产业上提供了帮助,给予了器械、资金和人员上的支持,免费给患者做手术;与此同时,我国在防盲治盲特别是白内障疾病方面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宣传力度加大,各省也组织大量的医疗机构和人员到边远山区进行巡诊。当年,雷鸣也和同事分批来到云南省金平县巡诊,做了大量的白内障手术,“当时我们一个村一个村筛查,一台台手术做,很累,也很高兴,毕竟让看不见光明的人看见了周围的世界,通过多少年多少人的努力,我国的防盲治盲工作确实获得了巨大的进步。”

今天,白内障手术已经是眼科手术里最基本最简单的手术,患者想做手术就能很快实现愿望,且技术水准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加之人们对眼健康的重视,以及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和公益组织的关注和随诊,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通讯的发达,交通不再是阻碍,人们对眼健康和眼病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那时候是患者找医生,现在是医生找患者。”雷鸣笑言,我国在这些年不仅在防盲治盲中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在眼健康教育方面也更为重视,给每个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和变化。

从科技方面看,彼时的治疗白内障患者,手术后并不理想,需要视力矫正。到了后期,人工晶体的出现,让白内障患者带来了真正的光明,带来了希望。今天,人工晶体也有了更多科技的注入,从不能折叠到软的人工晶体,在手术中患者的眼部手术切口越来越小,“机器‘眼镜’轻松地放进了眼睛里去了,看得更清楚了,手术后患者的角膜损伤也不大了。”雷鸣形象地比喻。

微信图片_20240429113323.jpg

“一位好医生,他不仅能驾驭好一台先进的设备,更重要的是他要练就一身本事。”

雷鸣更重视团队的力量。1979年,雷鸣上了战场。血与火的战斗,他体会到了团队的重要。战争中,单靠自己存活是很难想象的,“你能注意到你的前方和侧翼,但是你注意不到你的后侧,你会在纷飞的战火中失去方向和目标,那时候你只能靠你的战友来保护你”。

彼时,雷鸣深刻地觉悟,团队太重要了,“我们要为团队活着,这也是为自己而活”。也就是这样的理念,多年来,雷鸣对自己的同事、手下和团队无私地信任,毫无保留地托付。

每一个新技术到来时,雷鸣总是乐意带领团队去研究、去实践,因为这样能给他带来完全不同的体验。

他记得,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20医院很早就已经开始关注近视、远视、散光人群,屈光手术则可以使这类人群的双眼获得最大程度的缓解和痊愈,还他们一个“清亮的世界”。雷鸣自从事眼科始,便开始关注这类人群,重视屈光手术。

自1994年开始,雷鸣所在的眼科开始在屈光手术方面进行更新的研究和实践,从最早的PRK手术(角膜激光手术)开始尝试和实践,他们发现手术后,患者的眼睛都能达到他们的预期,交给机器来操作竟然出乎预料的好,比人的操作更为惊喜,达到的效果更好更稳妥。

“我希望我们的手术更优化更能向前推进,当时我们除了做临床工作以外,我们做了好多科研工作”,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他们要通过不懈的研究和发现,使设备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更安全、更有效、更稳妥的治疗方法。

从PRK的表层手术到板层手术,从板层刀到飞秒激光,特别是飞秒激光术的出现,从半飞秒激光到全飞秒激光,从手术刀到准分子激光,只用一台机器就可以全部解决了。患者的感受从疼痛到无痛,从吃止痛药到无须再服药,从手术大切口到只有1.5~2mm的小切口,手术更稳妥更准确更安全更方便更快捷了。“而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眼科手术也一直在发展和变化,在眼科手术方面出现了很多分支,可以让患者有更好的体验感,也可以让手术做得更好了”。

这一过程中,雷鸣发现,他及自己的同事的从医观念和角度都在转变——科技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惊喜,它还让人们实实在在体会到了高科技对疾病的治疗作用是非常大的,“它给我们带来了病愈、安全和健康,甚至颠覆我们以往的认知”。

四年后,通过努力团队的努力,他们获得了全军第一个二等奖。眼科在当时的43医院,也成为当仁不让的优秀科室,而屈光技术就是从他们医院起步,云南第一台屈光手术也从他们医院开始。

彼时,雷鸣已经是眼科主任,带领着团队向一个又一个“险峰”攻关。他成为国内最早从事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近视的专家之一,并在各类杂志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研了《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的改进、创新研究》、《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并发症的防治研究》、《准分子激光个性化屈光手术的应用研究》等多个课题,先后获军队和省部级医疗和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10项。

在部队医院多年的眼科研究和实践,雷鸣不仅树立了团队意识,而且他深感科技力量的强大。然而,不可否认,无论科技如何发达,雷鸣认为,任何先进的设备只是医生完成诊疗的工具,你如何使用它全在于人,而精湛的医术则是医生的能力和本事。如何使用先进的设备完全在于医生的知识结构、技术水平以及对眼科发展的认识。

“机器和人之间是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一台设备放在不同人手里会发挥不同的作用,它体现了一个人在控制机器时的业务水平和多年医疗知识的积淀。你要用好自己手里的工具,你需要有全面的基础知识,有很好的造诣,经年累月的积累,你才能孰能生巧驾驭它。”雷鸣说,面对先进的设备,只能机械地操作,这是他们最忌讳的,他从医的初衷始终都是为患者提供一个最好的全方位的服务,患者的最大利益化是他治病救人的出发点,而医生的诊疗则是核心。

他并不认可在诊疗过程中,一类病就是一个模板一套方案,对患者进行无差别的治疗,“这是绝对不能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差异,他的治疗方案也是不一样的。”雷鸣举例说,就算他们做一台飞秒激光手术,有经验的医生在做完手术后,他要考虑患者的感受是什么,除了视力能够提高到他希望的范围之内,他是否舒适病发症是否最少,“所以一个最好的医生,他不是完成了一次诊疗,而是在这一基础上给够给患者提供最好最全面的服务最大的利益,这是一个医生需要去追求的”。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个好医生,他不仅能驾驭好一台先进的设备,更重要的是他练就了一身本事,具有良好的基本功,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包括医学也在随时更新,所以就要求一名医生能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为自己充电。”他一步一步向前,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倾力而为,把自己生命的三分之二都用在了眼科事业中,几乎付出了半生的心血,也在业界获得了良好的赞誉。

微信图片_20240429113328.jpg

“我们需要有健康意识,感觉眼睛不舒适,一定要到医院去检查。”

今年2月,《柳叶刀-全球健康》发表了《全球眼健康特邀重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称,2020年,全球有11亿人患有未经治疗的视力损害,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18亿。

据数据调查,目前在中国眼病患者中,近视和干眼病患者人数最多,截至2018年,共有9.2亿,占人口总数的65.95%。在中国约有30%的人口患有近视,近视患者在中国年轻人群中呈急剧增长趋势主,16岁至22岁的群体中达到80%左右,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正在成为我国人民眼部致残、致盲的重要因素。

然而,超过90%的视力丧失可以通过现有的、成本效益较高的干预措施来预防或治疗。雷鸣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以及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眼部病变甚至致残、致盲的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到12%~13%,有上亿人,其中超过30%的人会因糖尿病产生视网膜病变,如果发现和干预不及时,甚至可以致残、致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失明,已成为我国工作人群中的第一位致盲原因。

雷鸣介绍,眼病有多种,眼病在各类各年龄段的人群里都有,有些病是不可避免的,有些病是可以提前发现提前预防提前治疗的。比如先天性白内障会出现在刚出生的孩子身上,这就需要及时进行手术;另外,在一些极罕见的病例中,也会发现眼癌即视网膜母细胞瘤,多发生在3岁以内的孩子身上,这不仅是眼病的问题更危及生命;色盲可以矫正,青光眼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把视觉保持在一个相对好的状态……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一些不良习惯的养成,会诱发一些疾病的发生,从而引发视力障碍。比如,患了糖尿病,它在视觉损害上,特别是致盲的“贡献”上远超了其他慢病。随着糖尿病患者逐渐年轻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也不再是老年人专属的疾病,临床发现很多40岁、50岁的病例,所以,中青年都需要定期对自己的眼睛进行关注检查,患有糖尿病的年轻患者更需注意眼部健康。此外,高血压也是眼部致残致盲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与眼底疾病有关,可以引起视网膜动静脉阻塞、眼底出血。

“我们需要有健康意识,去医院做针对性的检查,感觉眼睛不舒适时,一定要到医院去检查,千万不能自以为是。”雷鸣说,在这方面,我们的医疗健康教育需要加大力度,尤其是在各年龄层面做好医疗普及教育,特别是慢病引发的各种眼部病变,只要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都可防可控。

谈及自己的个人爱好,雷鸣笑言,回首青春,他是一个特别喜欢运动的人。中学时,他曾经获得过当地中学生跳远全区第四名,跳高第五名,他还喜欢打篮球。从医以后,尤其是一名外科医生,体力上的支持是必须的,高峰时期50多台屈光手术,“这是技术活又是体力活,要求你必须有强健的身体,否则很难去应对繁重的劳动”。

时光荏苒,到了退休年纪,雷鸣不再去做高强度的运动,他依旧喜欢游泳,坚持打羽毛球,抽空去大自然里走走,今天,他的眼睛依旧保持着良好的视力,“多去室外走走,接触大自然,保健眼睛健康,视力就会保持一个好的状态。”雷鸣笑言。

数年过去,雷鸣的工作和生活早已分不开,就算是工作之余,他依旧会大量阅读和学习,进行继续自我教育和提高。“医生这个职业,需要随时学习和充电,否则不更新知识,自己的业务也不可能提升,这也是医生这个职业为什么很苦的原因,除非你不从事这个职业。”这份热爱早已渗透进雷鸣的人生。如今,雷鸣觉得自己在润城普瑞眼科医院的工作很开心,对于他来说,他愿意自己在有生之年继续发挥余热,不希望自己的技术就此埋没,希望继续为患者做好服务。

作为一位在医学界颇有影响力的专家,眼科临床工作40年风风雨雨,雷鸣一路走来,在视光学、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等的临床诊治和研究工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主刀为8万余近视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深受患者信赖,他的患者遍及国内及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等国家。

或许,这也是一位眼科专家用一生的努力奋斗,向人们诠释了活着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赵维 普瑞眼科 供图

一审 曹婕

责任编辑 刘阳明

责任校对 陶彦然

主编 曹婕

终审 编委 李荣

专题更多>
党纪学习教育美好生活在云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屏学习共建书香社会,共享现代文明——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
电子报更多>
img
热门新闻更多>
    滇ICP备1300063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105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滇B1.B2-20200070号
    未经开屏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网站法律顾问——云南华度律师事务所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92197